×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东方龙腾

1 黄金十年

1 黄金十年

胡澄涵、汪鼎杰入主紫禁城后,从南到北,由西到东,大大小小的叛军,或者被招抚,或者在国防军的无情打击下烟消云散。只有南华人民军这支强大的“叛军”与国防军在和平,不,友好地对峙着,中华大地上终于实现了难得的安宁。

胡澄涵利用这难得的时间窗,争分夺秒,效仿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大英帝国,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君主立宪改革。与效仿旧世界的叛逆者——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南华共和国不同的是,在胡澄涵的施政纲领里禁止朋党。

也就是说,胡澄涵效法了大英帝国的君主立宪制,但消除了党争对大清帝国政局的负面影响。实际上,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只有大东亚公司、黄浦军,甚至是洋泾帮出身的人才可能在政界如鱼得水。此外,大东亚公司在上海创办的格致大学堂,也为大清帝国输送了大量的官员。

为了不激起帝国境内数百万士人的不满,胡澄涵并没有立即取消科考制度,只是在出考题的时候动了些脑筋——满卷都是经世治国的考题,那些只会苦读圣贤书的读书人在这样的考题前瞠目结舌。只有那些有真才实学、善于独立思考的文人,以及格致大学堂的毕业生才能脱颖而出。

由于八旗军被彻底废弃,从黄浦军扩编而来的大清国防军和各地自卫队队改编而成的治安军牢牢地控制了大清帝国,那些由于被夺权、削权而心怀不满的满清贵族和八旗子弟敢怒不敢言。识趣的旗人们都明白,胡澄涵和汪鼎杰留着他们的脑袋,没有算旧账,已是够宅心仁厚了。因此自然乖乖地夹着尾巴做人,哪还敢去惹恼汉人。

总而言之,不论是在胡澄涵主导下的满清帝国,还是在容闳主导下的南华共和国,都焕发出勃勃生机。西方强国带来的先进知识、技术和资本,迅速地改变着这个原本极其落后的国家。

铁路在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矿山之间迅速地延伸,钢铁桥梁跨越了一条条大河。满清帝国和南华共和国甚至达成了默契,使得双方修建的铁路在广东和湖南的交界处“几乎”联接在一起。

无数的工厂在城市的郊区树立起来,电报局将大型的城市连接在一起,越来越多的蒸汽船航行在大海、大江、大河。

在后世称为华夏黄金十年的这段时间里,中华大地上处处发生着日新月异地变化:几乎每一个适龄的儿童都得到了免费的基础教育,那些天资聪颖的少年被选拔出来,进入了大中城市中条件更好的教育,智力超群的少年更是有机会被公费派到欧美强国的大学学习。不同的是,满清帝国的少年被送到了大英帝国、普鲁士王国的顶尖大学,南华共和国的少年则被送到了美利坚共和国的著名学府进修。

在北经济重镇上海,早些年就开始的留学少年计划为大东亚公司培养了大批科技研发精英,这些学成回家的年轻人在大清帝国科学院院长方华源的亲自指点下,不断推出令世人惊叹不已的发明革新,运用在军事、工业、农业等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整个社会。

说起这个大清帝国科学院,确实有意思。虽然这个机构是设在北京城,但是他的院长是在上海办公。当然,整个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也都在上海。在北京的科学院只有寥寥数人,负责定期向内阁汇报科学院的工作成果,以及申请研发经费。

科学院的另外一个大金主就是大东亚公司。在科学院里诞生的大量发明创新,最早在大东亚公司的工厂流水线上形成产品,由大东亚公司作为共同拥有方前去欧洲申请专利。

西方国家往往不得不出巨资来购买这些专利。

胡澄涵担任两江总督后便推动大东亚公司在当涂县建立了一个大型钢铁厂和一个蒸汽船厂。入主紫禁城后,在方华源的指导下,探矿人员分别湖北大冶、湖南湘潭、四川重庆、直隶邯郸、直隶邢台、山西太原、绥远包头、辽宁鞍山发现了大型铁矿。

在这几个铁矿的附近,分别由大东亚公司主导,吸纳社会资金,建立了钢铁厂,为方兴未艾的铁路建设和造船业供应钢铁。

在湖北大冶、湖南湘潭,以及临近鞍山钢铁厂的营口,又新建了三个蒸汽船厂。这三个蒸汽船厂,加上当涂造船厂和长兴岛造船厂,成为了大清帝国造船业的五朵金花,加班加点制造军用和民用蒸汽机船。

钢铁、造船和火车的广泛运用,促进了煤炭业的发展,各地大大小小的煤矿如雨后春笋,大型的煤矿或位于铁路大动脉附近,或通过小铁路与铁路或港口相连。煤炭通过铁路和船只源源不断地运向全国各地,走进了寻常百姓之家。

胡澄涵还力主在南京成立了一个枪炮制造厂,研发和制造先进的后膛步枪和后膛火炮。

大清帝国的工业化,需要大量的技术专家和熟练工人,光靠大东亚公司早先在上海、苏州、江宁等地的培养,已经远远不敷使用。财大气粗的大东亚公司不得不开出了极其优厚的条件——简单粗暴地在他们原有雇主开出的薪资上加一个零,并承担他们及家人前往中国的旅途费用,为他们提供舒适的住所和佣人,以吸引欧美国家的技术专家和熟练工人前来加盟。

对于那些特殊的人才,大东亚公司甚至会送给他们一部分新组建公司的股份。

这么优厚的条件,哪能会没有人动心,技术人才源源不断地涌向大清帝国。这些人才大大加快了帝国的工业化进程。

为了保护宝贵的森林资源不被高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所吞噬,胡澄涵主导制定了严厉的森林保护法案,引导鼓励百姓使用煤炭,或者有选择地砍伐杂木、灌木取火取暖。

为此,帝国派出了大量的矿产勘探人员,在全国各地勘探煤炭,那些不适合用来炼铁和燃烧锅炉的煤炭以成本价提供给城市和农村的百姓,换取他们手中的初级农产品。

至于煤炭大量使用造成的雾霾,暂时考虑不了那么多了。毕竟那是一个多世纪以后的事情了。现在要做的就是发展、发展、再发展,用最快的速度补工业化的课。

毕竟,西方列强正在大清帝国周围虎视眈眈,帝国迟早会与他们发生经济利益的剧烈冲突。胡澄涵只希望,大清帝国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脱胎换骨,练好肌肉,以便将来在世界舞台上与列强们共舞。

南华共和国几乎成为了美利坚合众国的一个翻版,处处打着美利坚合众国的烙印。

欧美各国看到了南华共和国效法西方国家后产生的巨大经济利益,不由自主地将目光盯向了中国周边那些尚未开化的国家。试图说服他们打开国门,发展自由经济,以便倾销国内过剩的商品。

比如法兰西,他们早就盯上了印支半岛上的安南。1861年法军侵占安南南部嘉定、边和、定祥三省。1862年,逼迫阮朝签订西贡条约,将边和、嘉定、定祥三省及昆仑岛割让给法国,并开放土伦、巴叻、广安三港及湄公河及其支流,而且规定安南国今后割地给他国须经法国同意。

比如大英帝国,正在处心积虑吞并整个缅甸。英国远征军在1826年逼迫缅王孟既签订《杨达波条约》,要求缅甸不得干涉阿萨姆、卡恰尔和德扎伊恩季各公国的事务,并将南部若开、旦那沙林两省划给英国。

比如沙俄帝国,向来不肯吃亏的俄国人,哪能容忍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广袤土地被中国人硬生生地分裂出去?受伤的北极熊不过是在积蓄力量,等待敌人虚弱的时候发动致命的一击。

其中,法国人在印度支那的入侵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

由于大革命的影响,以及欧洲反法联盟的牵制,法国人在亚洲的殖民开拓远远地落后于大英帝国。在大英帝国控制了整个印度大陆,并继续向东边的缅甸渗透时,法国人再也坐不住了,加快了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活动。

法国传教士和商人在17世纪初开始进入越南活动。1787年,法国传教士代表越南与路易十四签订了军事援助条约,帮助阮氏后人对抗郑氏西山王朝。可惜由于法国大革命前的危险局势,使得这个条约成了一纸空文。

不过,阮福映还是得到了在印度的法国商人军事援助,于1802年击败郑氏王朝,建立了阮朝。阮福映于1808年称帝,同年遣使大清,请求改国号为“南越”。嘉庆帝认为南越包含了两广之地,不合适,最终赐国号“越南”,阮福映被册封为越南国王,规定两年一贡,四年一朝。

1820年,阮福映去世,他的儿子阮福皎继位,年号明命。1827年明命帝趁高棉(老挝)与暹罗(泰国)交战之际,悍然出兵入侵高棉,攫取大量土地,逼迫高棉“自愿归附”,兼并了高棉大部分国土,将越南西部边界一直推进了湄公河岸边。到了1834年,整个高棉已经落入到越南手中。

明命帝穷兵黩武、强力扩张国策,最终与其曾经的盟友法国产生了深深的矛盾。

印度支那地理位置险要,蕴藏着丰富的矿产,法国人早就对这里垂涎三尺。法国人没想到帮助阮福映获得王位后,阮朝随即向大清国称臣,并效仿大清国闭关锁国,对外国人在越南传教经商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法国人对忘恩负义的越南人恼怒不已,他们暗中武装高棉国的抵抗组织,不断发动起义,并四处袭扰越南驻扎在各地

19世纪50年代后,拿破仑三世统治下的法兰西帝国为了开拓新的市场,疯狂地对外进行扩张,他们于1847年以一名传教士受到迫害身亡为由,直接出兵袭击了越南水军,在岘港击沉了越南5艘舰船。

1856年,法国人再次炮轰岘港,伺机挑起战争。

1858年6月,法国海军上将戈.德热努伊率领法国远征军和西班牙联军3000余人和14艘战舰,炮轰并占领了岘港,拉开了入侵越南的序幕。

法西联军随即南下攻占了西贡,进而占据了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海路交通便利的越南南部。

阮氏王朝无法抵挡来势汹汹的法国军队,派使节前往北京向大清求援。彼时,与大清国接壤的云南、广西都在起义军的控制下,而且大清国内忧外患,根本无力救援。

直到黄浦军发起政变,胡澄涵、汪鼎杰完全控制了大清帝国,并招抚了杜文秀,将大理军改编成大清国防军云贵军团,共辖三个军四万余人。军团司令部设在昆明,军团司令为周成宇,其中最精锐的61军驻扎在于越南、南华共和国接壤的红河、文山一带。

阮氏王朝的求援使节一个接一个地奔赴北京求援,胡澄涵正式就任大清帝国**大臣后不久,便有越南使节前来求见。

胡澄涵立即召见了刚刚从上海搬到北京的法国驻华公使布尔布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